周思聪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艺术家,她是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她正式介入艺术的起点是新中国学院式的美术教育,又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现实主义艺术潮流为主导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的,她的走过了新中国建设、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这几个历史阶段,这为她的艺术活动营造了基本的社会史背景。周思聪是一位善于思索的艺术家,她总是以极虔诚的态度来对待艺术,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不满足于用艺术抒写个人的闲情逸致,而是追求激浊扬清、启蒙民生的社会功用,这使她的艺术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调。 不同于传统中国画家终其一生致力于形成一种稳定的母题与风格,静心修炼渐臻化境,现实主义的艺术强调对于现实的关注,它是与社会互动的,所以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周思聪的艺术在主题与风格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思聪能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数易画风,而且每个历史时期都能够创作出富有影响力的力作,这是她苦心求索的结果。周思聪是站在全新的起点上进行的另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艺术探索,力图突破对现实的表层阐释,用她的艺术展开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从民族历史命运到个人生存际遇,再到对生命存在的体悟,这使她的作品具备了一种深沉厚重的品质。同时,她又总是致力于发掘现实题材之中的情感性元素,牢牢抓住情感表现这一根本,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与生存体悟使她的作品在总体基调上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情,具备了一种动人心魂的永恒艺术魅力,一份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因为周思聪的艺术基调是现实主义的,是以社会时代对于艺术的需要为基点的,所以周思聪的艺术变革首先是从主题层面开始的,笔墨技巧层面的变革是从属于作品的主题表现的,这就是周思聪艺术变革的基本机制,所以讨论周思聪的艺术必须运用另外一套范畴体系。“主题”与“风格”是周思聪艺术变革中两个关键性的因素,“主题”与“风格”之间的变化有着微妙的协和关系,这一方面是周思聪思索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她在实践层面辛勤探索的结果,材料、技法探索的基点是情感的表现,周思聪在艺术技法层面上的探索没有游离艺术的根本。从风格层面来考察,周思聪的艺术在时间上很难划分出明确的界限,因为她的很多主题性创作是带有过渡性的,各种风格之间在时间上也有所交叉。以红色系列为起点,周思聪致力于发掘政治题材中的人情人性,形成了自己的角度与特色,文革结束后经历了伤痕反思,再到新时期对于普通民生的热诚关注、对于生命的独特感悟,她又在新时期转换主题,转变画风,开风气之先,使自己的画笔能够追随时代,引领潮流,甚至使中国水墨走进了当代艺术得范畴,这种主题与风格的大转换显示了周思聪艺术驾驭的超凡能力。 周思聪的艺术历程像一条曲折的河,波澜起伏,曲折流转,从早期的红色艳丽到后期的平淡素净,可谓灿烂至极归于平淡。然而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来看,她的艺术中又有三个不变的恒定的元素,一个是对于现实社会的持续关注,一个是她的作品中挥之不去的悲情,还有一个就是在风格层面上不停地转变。这三点构成了周思聪艺术相对恒定的基本品格。因为是一位现实主义的艺术家,她总是用自己的作品关注现实,捕捉时代精神,反思现实问题,抒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事实上,周思聪的艺术正是做到了这一点。这显示了周思聪作为一位有着良知的艺术家的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同时对于现实问题的触及也显示出了她对现实的批判勇气,这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许多艺术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她的作品贯穿着的一种悲情与反思、悲壮与凄美,使她的作品具备打动人心、震撼人心的永恒的艺术力量,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是美之所在。周思聪的主题性创作不是用绘画图解一种思想或者标语口号,她总是竭力发掘题材中内蕴的人性因素,抒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开掘现实题材下内蕴的人性化的细节,传达、表现她的特殊情感,这远远超出了所谓的主题,这才是艺术本体之所在。她的作品的这种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正来自于她的真实而独特的情绪感受,这种感受是使她能够避开人云亦云的思想口号,使作品获得艺术的魅力获得了一种内蕴与深度,一种深沉的情感力量,给人以心灵的撞击,能够触及我们灵魂的深层,能够打动我们的内心深处,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周思聪把所有的艺术技巧探索都紧紧围绕在抒写这种情感上面,所以她在技法层面上的探索也是极其大胆的,不拘成法,不断地在风格层面上大胆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生命不止求索不息,开掘全新的艺术境界,这些都给与今天的艺术家以重要的启迪。 (作者:北京画院艺术部 马明宸。选自《我爱平凡的人——周思聪创作及写生作品集》) |